2024八荒通神——第七届哈尔滨美术双年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现新人新作,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定于2024年6月在哈尔滨举办“八荒通神——第七届哈尔滨美术双年展”。现将本次展览的征稿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

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

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

哈尔滨新区党工委宣传部

哈尔滨市松北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哈尔滨市呼兰区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

禹舜美术馆

协办单位:

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黑龙江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

黑龙江禹舜文化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日报报业集团

二、展览组委会

名誉主任:范迪安

主  任:马锋辉 兰 峰 马 新

副 主 任:赵云龙 王洪新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 丽 王 平 王 项 王菲菲 王 丽 王 佳

亓 兵 石正军 孙建伟 杜松儒 李 伟 李 岗

李振宇 吴团良 张春娇 杨 萍 陆柏竹 金 新

周贵全 孟宪德 段泽林 章 云 董竟成

办公室主任:杜松儒(兼) 施芳芳

办公室副主任:孙 宁 黄学智

展览统筹:胡 颖 王 飙 吴晓慧

三、评选委员会、监评委员会

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在评委库中抽选专家若干名组成评选委员会,负责展览作品的初评和复评。同时由监评委员会对评选过程进行监督。

四、展览日期:

2024年6月

五、展览地点:

禹舜美术馆

六、展览规模:

本次展览展出中国画作品约200件。(以实际评选结果为准)

七、征集办法:

本次展览作品以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和由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美术家协会、相关艺委会推荐中国美协会员优秀作品送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征稿。

八、参展要求

(一)作品内容

投稿作品的艺术形式为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不限。内容要求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提倡创作新形式、新风格、新语言的作品,反映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体现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二)作品尺寸:中国画作品装框后尺寸不超过240cm(高)×200cm(宽)。

(三)投稿要求

投稿作品应为作者原创作品,严禁使用高仿、代笔、抄袭他人、复制自己的作品参展。否则造成任何法律纠纷或责任,作者自负,并在中国美协网站进行公告,取消其参展资格。中国美协现已启动评选识别排重系统,与历次展览参展作品进行排查,凡重复的作品一律取消参展资格。

九、评选

(一)初评:自行投稿、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美术家协会及相关艺委会推荐送评均需提供10寸作品照片1张,一人仅限投稿1张(含合作),多投者(重复投稿者)不予受理。照片背面请注明:姓名(以身份证为准,要求身份信息真实、准确有效)、作品名(与画面相同)、尺寸(高×宽cm)、详细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展览名称,并粘贴身份证复印件。作品照片截稿时间: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3月31日止。照片收件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中国美协,邮编:100083,收件人:胡颖,办公电话:010-59759379,信封注明:“八荒通神”。

展览评选委员会对征集投稿作品与推荐送评作品进行分类评选。作品初评结果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站公布。

(二)复评:初评入围作者按要求邮寄原作参加复评(收件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原作寄送须妥善包装并上保险,通过正规物流公司邮寄,防止邮寄中破损遗失)。原作背面右下角请注明:姓名(以身份证为准,要求身份信息真实,准确有效)、作品名(与画面相同)、尺寸(高×宽cm)、详细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展览名称,并粘贴身份证复印件。初评未入围作者不另行通知,照片不退。复评落选作品退件。

作品复评结果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站公布。

十、相关事项

(一)主办单位向参展作者颁发入选证书,每位参展作者获赠画册一本。

(二)展览作品征集收藏遵循自愿原则。作品收藏费由收藏单位与拟收藏作品的作者协商确定。收藏单位向作者颁发收藏证书。

(三)参展作品由主办单位编辑出版展览画册或图录。

(四)参展作品在展览结束后退还作者(已确认为收藏作品的除外)。

(五)展览有关申报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资格条件的信息,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站发布。

十一、主办单位对参展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和宣传权。

十二、凡投稿作者均视为确认并遵守本征稿通知的各项规定和《中国美术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实施细则》。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24年1月

相关推荐

2024贵州省第二届“三线”美术作品双年展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三线建设启动的第60年。在1964年的特定历史时期,年轻的新中国为加强以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实施了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工业迁移的“三线建设”,为增强我国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