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由地上与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下部分为住宅主体生活部份,包括客厅、餐厅等生活空间;地上部分为住宅外部辅助空间,包括外院、露台与花园。住宅场地位于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山洼之中,住宅主体屋顶由一个直径为 67 米的倒置的穹顶构成,穹顶本身融入周围等高线向中心凹陷,于最低洼处形成屋顶花园。当人身处外部时,穹顶是地面,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当人走进建筑时,穹顶变成了屋顶,变化的弧形屋面会于建筑内部不同空间给人带来截然不同且丰富的空间体验——当人走入门厅,穹顶最低点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向两边“推”的空间挤压感;当人走向客厅等公共空间,屋面高度不断放大,将人“推”向外部自然风景;当人走向卧室的私密空间,向两边降低的屋顶有会给人十足的安全感与舒适感。








屋顶中的展览馆 | EXHIBITION IN A ROOF
设计者:郑浩天
校史展览馆的基地位于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的西门附近,场地地势起伏不平并有大量植被覆盖。考虑到对地形和植物景观优势的利用,一个巨大的屋顶落在了起伏的山包上,屋顶中开有洞口采光。整片屋顶由洞口墙体拉结上下楼板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并由四个隐藏在山包中的交通核心筒作为支撑,其余地方不设置落地柱,让整个屋顶更加具有漂浮在山包上的感觉。同时,学生们也可以经由交通核心筒或山包上的步行坡道进入校史展览馆内,4m*4m 的部分用于流动参观,8m*4m 的部分用于节点处集中布展,学生们既可以在洞口处观赏外部情景,也可以在宁静的展廊中感受历史的变迁。








滨江的办公楼 | IN-BUND OFFICE BUILDING
设计者:戴若兰
办公楼的基地位于上海西岸艺术园区内,濒临黄浦江畔。建筑结构为简单的梁柱体系,特别的是,结构柱被异化成了不同的扇形,为建筑结构赋予了一种物体感。而扇形柱收缩的纤细顶端,使楼板看起来仿佛只是轻轻地搭在柱子上方,整个建筑显得轻盈。此外,由于柱子在办公楼内部均质分布,空间的划分显得自由且流动,建筑空间的丰富性得以提高。气候边界则采用透明的玻璃围护在建筑最外层结构的内部,从远处江边看过来,建筑仿佛就是简单连贯的圆弧曲线构成,简洁而通透。








东京城市墓园 | Urban Cemetery in Toyko
设计者:薛童






艺术家之家 | THE ARTIST’S HOUSE WITH AN ATELIER ABOVE
设计者:李天宇
该设计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为—个可对外开放的工作室(陈列艺术家自己的作品以及供办公使用),地下为艺术家之家。—条既是屋顶又是地面的结构线介入了该建筑,使其上下两分而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在剖面上:作为住宅的屋顶,这条结构线让住宅三分,由内到外,从私密到公共;作为工作室的地面,巨大的斜坡给工作室引入了迷人的光线。在住宅的中心,粗壮的混凝土梁柱似乎支承起了整个工作室,颇具物体感的结构又将住宅两分。在这个建筑中,这条既是屋顶又是地面的结构线将对外与对内、地上和地下、艺术与生活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设计方案是一个漂浮的学习中心——该建筑为72m×72m,采用6m的网格体系构成。其一层为活动层,并配有三个满足辅助功能的地下室。梁这一通常只被视作结构作用的构件,在这个有着巨大流动空间的毯式建筑中起到界定空间的作用。从梁上垂下的十字形短板悬浮于地面,在这个开放的建筑中提供相对私密的空间。局部不同形状的下沉地面与悬浮的短板以及窗帘等一起参与了空间的划分。为了实现概念,空间桁架被用来满足梁和挂板的高和薄,并使得在尽量少落柱子的情况下满足大跨度的需求。屋顶的照明控制是构造设计的要点,以达到通过照明调控满足不同情景使用需求的目的。墙的消失令整个建筑是四通八达的——学生们可以更自由地使用空间。家具和被随意地摆放的绿植共同营造出与空间概念相适应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以“理念”为切入点的本次课题是2022年度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中实验性方向的课题,课题的自由度带来了不确定性,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次充满悬念的挑战。然而,面对课题的难度以及由于疫情转为线上教学的困境,学生们所表现出的专注与热情,以及对于空间和结构逻辑的极高的理解能力仍然让我们感到欣喜。短短8周的课题,8位学生的8个方案,以不同的理念为目标,面对各自不同的场地环境,解决不同的问题,最终呈现出各有特色的空间品质。尽管仍有不少遗憾,但这已经达到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课程最大的意图就是让学生能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建筑,并掌握一种普适的设计方法,即用“理念”去设计建筑的方法。如果这次经历能让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所受用,那也就达到我们最初的目的了。
最后我们要感谢两位优秀的结构师华一唯和尤方宸老师,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这些方案都只能是纸上谈兵。还要感谢在期中和终期答辩中给同学们提出宝贵建议的张彤、张应鹏、周敏玉、张旭和胡新莺老师。感谢学院老师和同学们让我们拥有这次宝贵的教学经历,这对于我们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自我梳理和相互学习的机会。谢谢!
潘晖 王逸凡
- END -
来源:中大院
征稿要求
专业:建筑/规划/景观专业学生
内容:1、课设作业(年级前五);2、各类知名竞赛获奖作品;3、软件教程
稿费:200元/篇(大一、大二),400元/篇(大三至大五)
教程:500元/篇
联系微信:zshid123 进行投稿
不想错过优秀文章的话
就把公众号:环球设计联盟 设为星标吧。
Wechat:zshid123
E-Mail:752052680@qq.com
微博:环球设计联盟
官网:www.zshid.com
做一个有态度的设计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ID:zshid001
教程丨案例丨干货
免责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站,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艺术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