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幼儿园之父”仓桥惣三先生







在答辩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来着不同专家评委的观点和看法,意识到自己在设计过程中,对一个概念的思考深度有所欠缺,同时对形式的追求也略显喧宾夺主,而没有做出更加扎实、更加合理、更加具有生命力的空间。在日后的建筑学习中,希望自己能够从简单入手,把更为合理宜人的空间营造作为追求,将方案中方方面面更加深入研究,设计出更加扎实的更加精致的空间,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设计初心!
评委点评:
1. 方案功能分区清晰,并非常突出的以空间作为项目的组织线索,显得有超出二年级同学的成熟。图面表达清爽、技术图纸比较严谨和专业。
2. 项目的概念“云上幼儿园”似乎与最终成品的方案关系薄弱。将每天使用时间最长的活动室置于二层,和北京四季分明的气候状况有违背——即全年有很多时候因天气原因(酷热、大风、严寒、沙尘、或是雾霾)学生都必须在位于首层的室内公共空间活动。这种方案立意与功能、地理和气候相矛盾之处需要更深入的设计研究。建议对比一下北方教育建筑(例如OPEN建筑的北京四中)与南方教育建筑(例如源计划的红岭实验小学),以理解不同气候和地理对同类型建筑设计的影响;也建议研究大舍建筑的夏雨幼儿园,理解如何巧妙操作功能来强化概念。
3. 建筑的一些形式语言(例如一些弧线、以及体块的旋转)显得过于随便,缺乏几何层面的研究,容易被驳倒。




评委点评:
1. 方案有明确的核心理念:“冒险”。整个方案围绕此理念对学生生活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试图将之体现在建筑空间上。
2. 对核心概念“冒险”的理解偏简单肤浅,仅体现在局部空间的活动丰富性上,而在整体的规划、乃至建筑形式层面缺乏深度挖掘。建筑形式和平面布局也缺乏整饬,显得零碎和随便。
3. 整个方案围绕一个庭院组织,具有很多想象空间。但建筑方案却并未将庭院与四周建筑的相互关系的潜力释放。建议学习OPEN建筑的“秦皇岛营地”项目,研究如何让庭院成为一个公共生活的中心。
4. 图面表达缺乏逻辑性,美感有待加强。




评委点评:
1. 整个项目试图将景观与建筑进行整合,有着明确的形式倾向和操作理念。
2. “大屋顶”作为整个项目最惹人瞩目的形式动作,缺乏必要的设计思考,显得空旷而浪费。相反,首层却公共空间众多,比起“大屋顶”更加引人入胜。建议学习steven holl诸多项目中的“双首层”策略,研究如何能将整个场地的景观有效纳入设计核心理念中,而非单纯的达成一种形式游戏。
3. 教室的排布缺乏均好性。仅有大班位于作为项目核心亮点空间的大屋顶上、而其他各年级均与大屋顶无关。这进一步削弱了方案建筑形式的合理性。
4. 技术图纸绘制方式不严谨,缺乏建筑师本色。





评委点评:
1. 整个方案的几何形体关系清晰、功能布局分明、建筑形式克制。图面表达清爽。
2. 方案概念“蚁方”有些不明所以、与最终方案无甚关联。
3. 位于建筑南侧的巨大二层平台,缺乏必要的尺度变化,使其难以分割为可以被不同小组使用的公共场所。应想办法设想户外的使用情景的同时进行形式尝试。
4. 二层平台制造的大量首层半户外空间不符合北京夏热冬冷、多风沙的气候环境,更像是一个南方的建筑。建议对比一下北方教育建筑(例如OPEN建筑的北京四中)与南方教育建筑(例如源计划的红岭实验小学),以理解不同气候和地理对同类型建筑设计的影响。








评委点评:
1. 方案平面布局紧凑,功能分区思路清晰,充足的室内公共空间符合北京的气候特征。
2. 室内公共区域设计过于简单。二层过多的洞口使各活动场地被分的过于细碎,难以为班级所使用。这容易让这个设计核心空间成为单纯的交通手段。
3. 班单元内有太多不必要的高差变化
4. 建筑立面形式过于随便,缺乏必要的思考。




评委点评:
1. 方案技术图纸绘制比较严谨、但表达图面色彩缺乏思考和美感,十分影响读图。
2. 方案概念“积木”很遗憾的局限在几个大体量的扭转之上,而并未根本性的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优化的作用。建筑室内空间显得过于普通,使形式操作难以站住脚。建议看一看丹麦事务所BIG、或者藤本壮介对“模块化”设计手段的探索。
3. 形体的扭转造成对结构的挑战,多个室内空间出现了位于空间中央的柱子,降低了这些活动空间使用的灵活性。
4. 基地活动场地缺乏悉心的组织,似乎仅仅局限于堆积。是否也能与“积木”的核心概念统一?



评委点评:
1. 方案将整个幼儿园分为“班级区”与“活动区”,并试图以室外活动场地来整合两者。
2. 方案对这种明确的功能分区所蕴含的潜力挖掘不足,过于先入为主的确立了两个“十字”体量。两个体量之间缺乏关联、仅以走廊相连接。十字形平面也造成开放的活动室与厨房相邻,相互干扰使用;反而使原本清晰的功能划分理念变得模糊。
3. 建筑形式缺乏推敲,立面开窗凌乱,并对建筑如何平衡室内外的关系缺乏思考。建筑用色显得“脏”


印象2、作业完成度较好。在设计表达方面,同学们都完成很认真,相对于二年级而言,图纸具有一定的深度,尽管也存在问题,但也实属不易了,看样子指导老师也没少下功夫。
印象3、大多数同学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的愿望,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做成艺术品。这是值得肯定的一种态度,我们不缺建筑师,所缺少的是建筑艺术家。
建议1、建议各位同学在今后的设计中注重对空间给予更多的重视。建筑由空间和形式构成,形式是实在,容易把握,空间是虚在,往往会成为一种被动存在,能不能把空间和形式剥离开,可能是艺术形成的关键。空间为何?可谓是一种关系?可谓是人的一种行为?人在建筑之前?还是人在建筑之后?
建议2、建议各位同学设计时注意从简单开始。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和积累过程,有经验的建筑师可能会一挥而就,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分步走”可能比较好,先进行最基本、最效率、最直接的把握,接下来再结合自己的意象空间将其解构、重组、变形。
建议3、建议各位同学能够自觉的总结自己的设计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知识与文化不同,知识是力量,文化是把合力做到最大的约束,具有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功能,值得重视。学历针对的是知识,学位针对的是文化,两者的确不同。





——二年级幼儿园评图有感


出题、解题与积累

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站,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艺术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