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这个多元发展的地球生命共同体时代,环境设计力图以整合的环境意识融合各学科成果,根植社会需求、居民需求及生态需求,构建更加健康的人居环境体系,2022届毕业设计作品以“人与自然关系”及“空间与人文关系”为方向,展现了对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社区与健康生活、文化与历史延续、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独特且真切的思考。以年轻活跃的思绪突破传统的藩篱,在传承与创新中创造新人居。


寄语
——公共环境艺术系主任 宋益民





“向野”意在将城市中的人们带回大自然中去,将常规的社区公园中的观赏景观替换为可食用的农作物,在保证绿化的同时,增加经济价值和教育意义,同时让城市中的人们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

本课题主要针对水泥厂厂区内环境,打造一个绿色的工厂景观空间,用自然的力量柔和的处理环境问题。在生态上利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及生态浮岛等技术,达到视觉和感官上的新体验,打破水泥厂传统观念里的印象,达到焕然一新的效果。充分利用工厂厂房的造型,运用曲线造型使景观和厂房达到和谐统一。


因此我依托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这五种感官来展开对老年社区的设计。在当下许多年轻的儿女不放心把父母安置在老年社区中,环境和氛围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老年人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体验到温馨的感觉,况且老年人的身体感官会逐渐的退化,所以环境的舒适好坏变得尤为的重要。从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人体感官入手,以此来达到让生活幸福感增值的目的。当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增加,能够让年轻儿女放心的把父母安置在养老社区中,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年轻儿女赡养老年人的重担。



设计从三个角度进行设计,五个点作为络活的切入点,以渐进式的手法,将不同的设计角度插入空间中。不同的络活节点因周围的环境、受众人群的不同,采取的设计角度主旨也不同。串联整个空间的同时,从人流多的科技节点逐步向人流中且安稳的居住节点转变;再从人流中的居住节点转向人流少的文化艺术节点,从而达到递进有致的空间规划和空间主题,最终达到络活整体空间的效果。



建筑室内设计方向
了解环境设计中造型与功能之间的主从关系,意识到风格的确定不是简单的形式模仿,而是在功能需求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合理设计。而功能的确立则要通过实际展出造型性的逻辑分析。






本案便以李白的诗句意境为中心,结合采石矶山体流线,创造出“瓦观阁”的建筑造型。瓦片作为中国传统屋顶的元素,通过屋顶与建筑空间的融合,将诗句中“风吹动水面,拍打起的浪花。有屋顶瓦片那样高”的意境表现出来。以诗句为灵魂,自然环境为躯干,运用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手法,便是本案的设计思路。
本案目的:重塑历史,打造具有采石矶特色的李白文化游客中心。












公共艺术方向




最终呈现一个公共艺术装置作品,作品表达的是事物得到新生,向阳而生的精神,突破重重障碍想要重获新生的品质。整体作品想让观看者在观赏中思考,在思考中感受作品的力量。














免责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站,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艺术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